夕阳暖乡,情系耄年
夏树苍翠,蝉鸣阵阵。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社会实践育人成效,一批来自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于6月30日至7月2日,走进了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姥桥镇一家宁静祥和的养老院,开展了为期三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怀揣着炽热的青春激情与浓浓的敬老情怀,用实实在在的劳动和真诚温暖的陪伴,为老人们送去了夏日的清凉与心灵的慰藉,也在服务与奉献中收获了成长与感悟。
首日启程:细致清扫,初建情谊
6月30日清晨,阳光初洒,志愿者们身着统一的志愿服装,精神饱满地抵达了养老院。他们的到来,仿佛一股青春的溪流,注入了这片宁静的港湾。简单的对接与安排后,志愿者们迅速投入到第一项任务——环境卫生清洁中。
他们没有流于形式,而是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打扫。有的志愿者手持抹布,认真擦拭着走廊的扶手、窗台、活动室的桌椅茶几,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确保老人们日常接触的地方光洁如新;有的志愿者细心清理庭院内的落叶和杂物,弯腰捡拾起角落里的零星垃圾,让老人们散步休憩的环境更加整洁优美;还有的志愿者主动帮助整理老人们的公共活动区域,将娱乐器材擦拭干净、安置整齐。过程中,志愿者们轻手轻脚,尽量避免打扰到老人的休息,偶尔有老人经过,他们便报以亲切的微笑。汗水浸湿了衣背,但看到变得更加窗明几净的环境,志愿者们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劳动,更是用行动表达对老者居所的尊重与呵护。初步的劳动协作,也让志愿者们彼此之间以及与管理人員之间建立了默契。
次日深入:倾听陪伴,心语交融
7月1日,活动的重点转向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与精神陪伴。志愿者们分散开来,尝试着走近老人们的世界。
在绿树成荫的庭院里,在宽敞明亮的活动室内,在安静舒适的起居区旁,一幕幕温馨的画面悄然上演。志愿者们或蹲或坐在老人身边,与老人们促膝长谈。他们不再是仅仅问候“身体好吗”“吃得好吗”,而是尝试着开启更多的话题。他们耐心倾听老人们讲述过去的峥嵘岁月、人生经历、家乡变迁甚至家长里短。那些沉淀了时光的故事,或许平凡,却充满了生命的厚重感。志愿者们认真地听着,时而点头表示理解,时而提问表达兴趣,时而因幽默的往事发出会心的笑声。
一位志愿者分享道:“一位奶奶拉着我的手,给我看她年轻时的照片,讲她如何工作、如何养育子女,眼神里充满了光。我感受到的是历史的鲜活和传承的重量。”还有志愿者与老人交流当下的生活,讨论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分享校园里的趣事,甚至一起探讨智能手机的简单操作。对于有些沉默内向的老人,志愿者们则选择静静地陪伴在一旁,只是一起享受午后的阳光。这种“无声胜有声”的陪伴,同样传递着温暖与关怀。交流中,志愿者们敏锐地捕捉老人们的需求,有的老人需要帮忙晒衣服,有的老人想喝口水,志愿者们都会立刻上前协助。真诚的倾听与用心的陪伴,迅速拉近了青春与暮年之间的距离,温暖的笑容在老人们脸上绽放,爽朗的笑声在院落里回荡。
第三日升华:温情漫步,依依惜别
7月2日,活动的最后一天,阳光依旧明媚。在经过前两天的熟悉后,志愿者们与老人们的关系更为融洽。这一天,一项特别的活动——陪护散步,成为了主线。
志愿者们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老人,或推着轮椅,选择在一天中较为凉爽的清晨或傍晚,在养老院的小径上缓缓而行。步伐虽慢,却充满了温情。志愿者们一边留意着脚下的路,确保老人的安全,一边继续着轻松的交谈,指点着路边的花草,评论着天气的变化,回忆着前两天的趣事。微风拂过,吹动了老人的银发,也吹动了志愿者年轻的心弦。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行走,更是一次心灵的同步,是年轻生命对长者生命的致敬与护佑。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离别的时刻终将到来。活动尾声,志愿者们与老人们依依话别。许多老人紧紧握着志愿者的手,反复叮嘱“要好好学习”、“常回来看看”,眼中流露出不舍之情。志愿者们也纷纷表达了对老人们的祝福与不舍,承诺有机会一定会再来探望。没有隆重的仪式,只有真挚的情感在空气中流动,许多志愿者的眼眶湿润了。
感悟收获:实践育人,责任在肩
短短三天的“三下乡”养老院志愿服务活动圆满结束了,但它所带来的影响深远而持久。对于参与的大学生而言,这绝非一次简单的卫生清扫或社交活动,而是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和生命教育课。
他们走出了“舒适圈”,接触了社会,直观感受到了老龄化社会的现状,体会到了老年人群体对于精神关怀的深切渴望。在服务与奉献中,他们提升了沟通能力、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深刻地理解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内涵,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一位志愿者在活动后感慨:“我们带来的可能只是几天的热闹,但老人们给予我们的,却是关于生命、关于责任、关于感恩的无尽思考。”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为养老院的老人们带去了青春的气息、实际的帮助和心灵的慰藉,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与关爱,更让大学生志愿者们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实现了自我教育与服务社会的统一。青春与夕阳的交汇,碰撞出的是温暖的火花,传递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美德,彰显的是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风采。这份温情,必将持续流淌在心间,激励着更多年轻人关注老年群体,投身志愿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夕阳暖乡,情系耄年
夏树苍翠,蝉鸣阵阵。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社会实践育人成效,一批来自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于6月30日至7月2日,走进了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姥桥镇一家宁静祥和的养老院,开展了为期三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怀揣着炽热的青春激情与浓浓的敬老情怀,用实实在在的劳动和真诚温暖的陪伴,为老人们送去了夏日的清凉与心灵的慰藉,也在服务与奉献中收获了成长与感悟。
首日启程:细致清扫,初建情谊
6月30日清晨,阳光初洒,志愿者们身着统一的志愿服装,精神饱满地抵达了养老院。他们的到来,仿佛一股青春的溪流,注入了这片宁静的港湾。简单的对接与安排后,志愿者们迅速投入到第一项任务——环境卫生清洁中。
他们没有流于形式,而是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打扫。有的志愿者手持抹布,认真擦拭着走廊的扶手、窗台、活动室的桌椅茶几,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确保老人们日常接触的地方光洁如新;有的志愿者细心清理庭院内的落叶和杂物,弯腰捡拾起角落里的零星垃圾,让老人们散步休憩的环境更加整洁优美;还有的志愿者主动帮助整理老人们的公共活动区域,将娱乐器材擦拭干净、安置整齐。过程中,志愿者们轻手轻脚,尽量避免打扰到老人的休息,偶尔有老人经过,他们便报以亲切的微笑。汗水浸湿了衣背,但看到变得更加窗明几净的环境,志愿者们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劳动,更是用行动表达对老者居所的尊重与呵护。初步的劳动协作,也让志愿者们彼此之间以及与管理人員之间建立了默契。
次日深入:倾听陪伴,心语交融
7月1日,活动的重点转向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与精神陪伴。志愿者们分散开来,尝试着走近老人们的世界。
在绿树成荫的庭院里,在宽敞明亮的活动室内,在安静舒适的起居区旁,一幕幕温馨的画面悄然上演。志愿者们或蹲或坐在老人身边,与老人们促膝长谈。他们不再是仅仅问候“身体好吗”“吃得好吗”,而是尝试着开启更多的话题。他们耐心倾听老人们讲述过去的峥嵘岁月、人生经历、家乡变迁甚至家长里短。那些沉淀了时光的故事,或许平凡,却充满了生命的厚重感。志愿者们认真地听着,时而点头表示理解,时而提问表达兴趣,时而因幽默的往事发出会心的笑声。
一位志愿者分享道:“一位奶奶拉着我的手,给我看她年轻时的照片,讲她如何工作、如何养育子女,眼神里充满了光。我感受到的是历史的鲜活和传承的重量。”还有志愿者与老人交流当下的生活,讨论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分享校园里的趣事,甚至一起探讨智能手机的简单操作。对于有些沉默内向的老人,志愿者们则选择静静地陪伴在一旁,只是一起享受午后的阳光。这种“无声胜有声”的陪伴,同样传递着温暖与关怀。交流中,志愿者们敏锐地捕捉老人们的需求,有的老人需要帮忙晒衣服,有的老人想喝口水,志愿者们都会立刻上前协助。真诚的倾听与用心的陪伴,迅速拉近了青春与暮年之间的距离,温暖的笑容在老人们脸上绽放,爽朗的笑声在院落里回荡。
第三日升华:温情漫步,依依惜别
7月2日,活动的最后一天,阳光依旧明媚。在经过前两天的熟悉后,志愿者们与老人们的关系更为融洽。这一天,一项特别的活动——陪护散步,成为了主线。
志愿者们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老人,或推着轮椅,选择在一天中较为凉爽的清晨或傍晚,在养老院的小径上缓缓而行。步伐虽慢,却充满了温情。志愿者们一边留意着脚下的路,确保老人的安全,一边继续着轻松的交谈,指点着路边的花草,评论着天气的变化,回忆着前两天的趣事。微风拂过,吹动了老人的银发,也吹动了志愿者年轻的心弦。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行走,更是一次心灵的同步,是年轻生命对长者生命的致敬与护佑。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离别的时刻终将到来。活动尾声,志愿者们与老人们依依话别。许多老人紧紧握着志愿者的手,反复叮嘱“要好好学习”、“常回来看看”,眼中流露出不舍之情。志愿者们也纷纷表达了对老人们的祝福与不舍,承诺有机会一定会再来探望。没有隆重的仪式,只有真挚的情感在空气中流动,许多志愿者的眼眶湿润了。
感悟收获:实践育人,责任在肩
短短三天的“三下乡”养老院志愿服务活动圆满结束了,但它所带来的影响深远而持久。对于参与的大学生而言,这绝非一次简单的卫生清扫或社交活动,而是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和生命教育课。
他们走出了“舒适圈”,接触了社会,直观感受到了老龄化社会的现状,体会到了老年人群体对于精神关怀的深切渴望。在服务与奉献中,他们提升了沟通能力、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深刻地理解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内涵,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一位志愿者在活动后感慨:“我们带来的可能只是几天的热闹,但老人们给予我们的,却是关于生命、关于责任、关于感恩的无尽思考。”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为养老院的老人们带去了青春的气息、实际的帮助和心灵的慰藉,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与关爱,更让大学生志愿者们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实现了自我教育与服务社会的统一。青春与夕阳的交汇,碰撞出的是温暖的火花,传递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美德,彰显的是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风采。这份温情,必将持续流淌在心间,激励着更多年轻人关注老年群体,投身志愿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