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梦乡野
一、导语
2024年7月1日,安徽马鞍山电——盛夏时节,乡野风暖。6月27日至7月1日,一支由10名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团队,奔赴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某小学,开展为期5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课业辅导传薪火,红色教育润童心”为核心,既为乡村学子补齐知识短板,更以红色精神筑牢理想根基;活动收官之际,众人赴马鞍山烈士陵园追思先烈,用实际行动书写青年担当,为这个夏天的乡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青春印记。
二、主体内容
1. 活动背景与目标
为深入贯彻“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精神,助力乡村教育提质与红色基因传承,团队精准锚定和县乡村小学“知识补给”与“思想引领”的双重需求,创新打造“学业帮扶+红色教育”双轨服务模式。一方面,针对乡村学生学科薄弱点提供精准辅导,帮助夯实学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最终实现“以知启智、以情润心、以德树人”的实践目标,让青年力量真正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2. 活动核心内容
6月27日至6月30日,4天的校园实践中,志愿者们结合专业所长与学生学情,将课堂打造成“知识传递站”与“红色启蒙地”:
• 课业辅导:精准施策解难题:聚焦数学、语文、英语等基础学科,志愿者们摒弃“大锅饭”式教学,采用“1对1靶向答疑+小组互助研讨”模式,为30余名学生逐一梳理学期知识难点。针对计算薄弱的学生,设计趣味数学游戏;针对英语发音问题,开展“单词接龙”“情景对话”练习,还为每位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清单,让知识补给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性。
• 红色教育:多元活动植初心:为让爱国情怀融入成长,志愿者们策划了系列红色主题活动——讲述“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等经典故事,让革命精神具象化;组织“我心中的祖国”手抄报创作,学生们用画笔勾勒国旗、长城,诉说对祖国的热爱;开展主题演讲活动,孩子们走上讲台,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表达“向英雄学习”的决心,课堂互动参与率达100%,红色种子在欢声笑语中悄然萌芽。
7月1日,活动迎来收官时刻。志愿者与15名学生代表一同前往马鞍山烈士陵园,在苍松翠柏环绕的纪念碑前,举行庄重的祭拜仪式。众人整齐列队,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鞠躬默哀;陵园讲解员深情讲述烈士们浴血奋战的事迹,不少志愿者与学生红了眼眶;随后,全体志愿者举起右拳,重温入团誓词,铮铮誓言回荡在陵园上空,以赤诚之心为本次“三下乡”活动画上圆满的红色句号。
3. 团队与学生心声
“这不是一次单向的‘输出’,而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团队负责人在总结时感慨,“课堂上,孩子们求知的眼神让我们读懂了责任;烈士陵园里,大家肃穆的神情让我们更坚定了传承的意义。未来,我们会持续关注和县乡村教育,把更多优质资源和温暖力量带到这里。”
“志愿者哥哥姐姐就像小老师!”参与活动的和县小学李同学难掩兴奋,“以前我总搞不懂数学应用题,他们用画图的方式帮我讲明白;还教我认识了好多革命英雄,我现在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以后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结尾
5天的“三下乡”实践虽已落幕,但知识的种子已在乡村学子心中扎根,红色的精神已在青年志愿者与孩子们心间传递。下一步,团队将系统总结本次实践经验,进一步优化“学业+思想”双轨服务模式,持续探索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教育与红色文化传承的新路径,让青春之花在服务基层的实践中持续绽放。
四、联系方式
• 联系人:郭兴晨
• 联系电话:18756801567
• 电子邮箱:3493879094@qq.com
- 上一条“情暖夕阳,爱满暮年”——敬老院关怀行动2025-09-03 19:19:28
- 下一条青老同行,乡村守望计划2025-09-03 19:19:28
青春筑梦乡野
一、导语
2024年7月1日,安徽马鞍山电——盛夏时节,乡野风暖。6月27日至7月1日,一支由10名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团队,奔赴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某小学,开展为期5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课业辅导传薪火,红色教育润童心”为核心,既为乡村学子补齐知识短板,更以红色精神筑牢理想根基;活动收官之际,众人赴马鞍山烈士陵园追思先烈,用实际行动书写青年担当,为这个夏天的乡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青春印记。
二、主体内容
1. 活动背景与目标
为深入贯彻“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精神,助力乡村教育提质与红色基因传承,团队精准锚定和县乡村小学“知识补给”与“思想引领”的双重需求,创新打造“学业帮扶+红色教育”双轨服务模式。一方面,针对乡村学生学科薄弱点提供精准辅导,帮助夯实学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最终实现“以知启智、以情润心、以德树人”的实践目标,让青年力量真正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2. 活动核心内容
6月27日至6月30日,4天的校园实践中,志愿者们结合专业所长与学生学情,将课堂打造成“知识传递站”与“红色启蒙地”:
• 课业辅导:精准施策解难题:聚焦数学、语文、英语等基础学科,志愿者们摒弃“大锅饭”式教学,采用“1对1靶向答疑+小组互助研讨”模式,为30余名学生逐一梳理学期知识难点。针对计算薄弱的学生,设计趣味数学游戏;针对英语发音问题,开展“单词接龙”“情景对话”练习,还为每位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清单,让知识补给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性。
• 红色教育:多元活动植初心:为让爱国情怀融入成长,志愿者们策划了系列红色主题活动——讲述“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等经典故事,让革命精神具象化;组织“我心中的祖国”手抄报创作,学生们用画笔勾勒国旗、长城,诉说对祖国的热爱;开展主题演讲活动,孩子们走上讲台,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表达“向英雄学习”的决心,课堂互动参与率达100%,红色种子在欢声笑语中悄然萌芽。
7月1日,活动迎来收官时刻。志愿者与15名学生代表一同前往马鞍山烈士陵园,在苍松翠柏环绕的纪念碑前,举行庄重的祭拜仪式。众人整齐列队,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鞠躬默哀;陵园讲解员深情讲述烈士们浴血奋战的事迹,不少志愿者与学生红了眼眶;随后,全体志愿者举起右拳,重温入团誓词,铮铮誓言回荡在陵园上空,以赤诚之心为本次“三下乡”活动画上圆满的红色句号。
3. 团队与学生心声
“这不是一次单向的‘输出’,而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团队负责人在总结时感慨,“课堂上,孩子们求知的眼神让我们读懂了责任;烈士陵园里,大家肃穆的神情让我们更坚定了传承的意义。未来,我们会持续关注和县乡村教育,把更多优质资源和温暖力量带到这里。”
“志愿者哥哥姐姐就像小老师!”参与活动的和县小学李同学难掩兴奋,“以前我总搞不懂数学应用题,他们用画图的方式帮我讲明白;还教我认识了好多革命英雄,我现在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以后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结尾
5天的“三下乡”实践虽已落幕,但知识的种子已在乡村学子心中扎根,红色的精神已在青年志愿者与孩子们心间传递。下一步,团队将系统总结本次实践经验,进一步优化“学业+思想”双轨服务模式,持续探索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教育与红色文化传承的新路径,让青春之花在服务基层的实践中持续绽放。
四、联系方式
• 联系人:郭兴晨
• 联系电话:18756801567
• 电子邮箱:3493879094@qq.com
- 上一条“情暖夕阳,爱满暮年”——敬老院关怀行动2025-09-03 19:19:28
- 下一条青老同行,乡村守望计划2025-09-03 19: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