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拭碑铭初心 濮塘青山祭忠魂
2025-09-03 15:59:18
2025年6月12日清晨,马鞍山濮塘烈士陵园松涛低徊。皖江工学院“星火传承”实践团6名成员肃立烈士纪念碑前,以鲜花拭碑、躬身拔草的质朴行动,开启一堂特殊的“行走思政课”。这是该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青年学子用双手触摸历史、以汗水致敬英烈的真实剪影。
初识濮塘烈士陵园
濮塘烈士陵园是位于中国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濮塘镇王公山上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始建于1976年,占地约100亩,最初为纪念渡江战役中牺牲的39位无名烈士而建。陵园经过多次扩建,现包含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墓区、红军墓区、刘一鸿纪念亭等设施,安葬烈士124名(截至2024年9月),是马鞍山市规模最大的烈士纪念场所。


鲜花低语,躬身为证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在晨光中庄重肃穆。全体成员轻托菊卉缓步上前,小组全体成员面向纪念碑三鞠躬。长达一分钟的静默里,只有山风拂过青松的沙沙声。“那一刻突然懂了,‘肃立’不仅是姿势,更是心灵的整队。

青苔拂去,真容重现
转入烈士墓区,成员们分成两组展开行动:
▶ 碑前守护组:
用清水浸湿毛巾,反复擦拭烈士墓碑。
细心地擦去碑上的尘埃与青苔,让烈士的名字和生平事迹清晰地呈现出来,他们眼神专注,动作轻柔,仿佛生怕惊扰了长眠于此的英灵。同学们以实际行动维护着烈士安息之地的整洁与庄严。在劳动过程中,成员们没有丝毫懈怠,大家都怀着对烈士的崇敬之情认真完成每一个动作。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烈士的敬意,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激励着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 环境清理组:拔除墓座周边杂草。经过近一小时的忙碌,原本被青苔和尘土掩盖的墓碑重新焕发出庄严肃穆的光泽。“这些墓碑承载着烈士们的奉献与牺牲,我们的擦拭,是对他们最诚挚的敬意。”期间感慨地说。在清理过程中,同学们也相互交流着对烈士事迹的了解,越发深刻地认识到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烈士墓的清洁维护,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后续,他们还计划将此次活动的经历和感悟带回学校,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向更多同学讲述烈士们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更多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


杂草下的历史课
活动结束后,陈子良和其他同学马上着手准备后续工作。他们用心挑选活动照片,仔细编写文字说明,制成内容丰富的展板,摆放在校园醒目之处。主题班会的筹备也
家踊跃发言,抒发对烈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想法。这些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受到烈士精神的熏陶,在校园内营造出传承红色基因的浓厚氛围,鼓舞着同学们以烈士为楷模,在学习与生活中奋勇向前,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
当六双年轻的手拂去墓碑积尘,当躬身拔起的杂草露出被掩埋的地雕,历史从未如此触手可及。指尖划过“1949”的刻痕,这场祭扫成为最生动的没有讲台的思政课,它告诉我们:爱国从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青草拔除后碑文重绽的光芒,是汗水滴入泥土时与英灵跨越时空的击掌。
松涛声里,能动学子以专业之名起誓
“您守护的山河,现在由我们守护”
▶ 不再让任何一段牺牲湮没于荒草
▶ 不再让任何一颗赤心沉睡在蒙尘的铭文 让先烈血火淬炼的信仰
在新时代的发动机里 “ 永恒燃烧”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展望未来,能动学子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华章。
初识濮塘烈士陵园
濮塘烈士陵园是位于中国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濮塘镇王公山上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始建于1976年,占地约100亩,最初为纪念渡江战役中牺牲的39位无名烈士而建。陵园经过多次扩建,现包含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墓区、红军墓区、刘一鸿纪念亭等设施,安葬烈士124名(截至2024年9月),是马鞍山市规模最大的烈士纪念场所。


鲜花低语,躬身为证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在晨光中庄重肃穆。全体成员轻托菊卉缓步上前,小组全体成员面向纪念碑三鞠躬。长达一分钟的静默里,只有山风拂过青松的沙沙声。“那一刻突然懂了,‘肃立’不仅是姿势,更是心灵的整队。

青苔拂去,真容重现
转入烈士墓区,成员们分成两组展开行动:
▶ 碑前守护组:
用清水浸湿毛巾,反复擦拭烈士墓碑。
细心地擦去碑上的尘埃与青苔,让烈士的名字和生平事迹清晰地呈现出来,他们眼神专注,动作轻柔,仿佛生怕惊扰了长眠于此的英灵。同学们以实际行动维护着烈士安息之地的整洁与庄严。在劳动过程中,成员们没有丝毫懈怠,大家都怀着对烈士的崇敬之情认真完成每一个动作。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烈士的敬意,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激励着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 环境清理组:拔除墓座周边杂草。经过近一小时的忙碌,原本被青苔和尘土掩盖的墓碑重新焕发出庄严肃穆的光泽。“这些墓碑承载着烈士们的奉献与牺牲,我们的擦拭,是对他们最诚挚的敬意。”期间感慨地说。在清理过程中,同学们也相互交流着对烈士事迹的了解,越发深刻地认识到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烈士墓的清洁维护,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后续,他们还计划将此次活动的经历和感悟带回学校,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向更多同学讲述烈士们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更多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


杂草下的历史课
活动结束后,陈子良和其他同学马上着手准备后续工作。他们用心挑选活动照片,仔细编写文字说明,制成内容丰富的展板,摆放在校园醒目之处。主题班会的筹备也
家踊跃发言,抒发对烈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想法。这些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受到烈士精神的熏陶,在校园内营造出传承红色基因的浓厚氛围,鼓舞着同学们以烈士为楷模,在学习与生活中奋勇向前,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
当六双年轻的手拂去墓碑积尘,当躬身拔起的杂草露出被掩埋的地雕,历史从未如此触手可及。指尖划过“1949”的刻痕,这场祭扫成为最生动的没有讲台的思政课,它告诉我们:爱国从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青草拔除后碑文重绽的光芒,是汗水滴入泥土时与英灵跨越时空的击掌。
松涛声里,能动学子以专业之名起誓
“您守护的山河,现在由我们守护”
▶ 不再让任何一段牺牲湮没于荒草
▶ 不再让任何一颗赤心沉睡在蒙尘的铭文 让先烈血火淬炼的信仰
在新时代的发动机里 “ 永恒燃烧”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展望未来,能动学子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华章。
- 上一条探寻采石矶中的李白文化2025-09-03 15:59:18
- 下一条返回列表2025-09-03 15:59:18
青春拭碑铭初心 濮塘青山祭忠魂
2025-09-03 15:59:18
2025年6月12日清晨,马鞍山濮塘烈士陵园松涛低徊。皖江工学院“星火传承”实践团6名成员肃立烈士纪念碑前,以鲜花拭碑、躬身拔草的质朴行动,开启一堂特殊的“行走思政课”。这是该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青年学子用双手触摸历史、以汗水致敬英烈的真实剪影。
初识濮塘烈士陵园
濮塘烈士陵园是位于中国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濮塘镇王公山上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始建于1976年,占地约100亩,最初为纪念渡江战役中牺牲的39位无名烈士而建。陵园经过多次扩建,现包含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墓区、红军墓区、刘一鸿纪念亭等设施,安葬烈士124名(截至2024年9月),是马鞍山市规模最大的烈士纪念场所。


鲜花低语,躬身为证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在晨光中庄重肃穆。全体成员轻托菊卉缓步上前,小组全体成员面向纪念碑三鞠躬。长达一分钟的静默里,只有山风拂过青松的沙沙声。“那一刻突然懂了,‘肃立’不仅是姿势,更是心灵的整队。

青苔拂去,真容重现
转入烈士墓区,成员们分成两组展开行动:
▶ 碑前守护组:
用清水浸湿毛巾,反复擦拭烈士墓碑。
细心地擦去碑上的尘埃与青苔,让烈士的名字和生平事迹清晰地呈现出来,他们眼神专注,动作轻柔,仿佛生怕惊扰了长眠于此的英灵。同学们以实际行动维护着烈士安息之地的整洁与庄严。在劳动过程中,成员们没有丝毫懈怠,大家都怀着对烈士的崇敬之情认真完成每一个动作。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烈士的敬意,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激励着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 环境清理组:拔除墓座周边杂草。经过近一小时的忙碌,原本被青苔和尘土掩盖的墓碑重新焕发出庄严肃穆的光泽。“这些墓碑承载着烈士们的奉献与牺牲,我们的擦拭,是对他们最诚挚的敬意。”期间感慨地说。在清理过程中,同学们也相互交流着对烈士事迹的了解,越发深刻地认识到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烈士墓的清洁维护,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后续,他们还计划将此次活动的经历和感悟带回学校,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向更多同学讲述烈士们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更多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


杂草下的历史课
活动结束后,陈子良和其他同学马上着手准备后续工作。他们用心挑选活动照片,仔细编写文字说明,制成内容丰富的展板,摆放在校园醒目之处。主题班会的筹备也
家踊跃发言,抒发对烈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想法。这些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受到烈士精神的熏陶,在校园内营造出传承红色基因的浓厚氛围,鼓舞着同学们以烈士为楷模,在学习与生活中奋勇向前,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
当六双年轻的手拂去墓碑积尘,当躬身拔起的杂草露出被掩埋的地雕,历史从未如此触手可及。指尖划过“1949”的刻痕,这场祭扫成为最生动的没有讲台的思政课,它告诉我们:爱国从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青草拔除后碑文重绽的光芒,是汗水滴入泥土时与英灵跨越时空的击掌。
松涛声里,能动学子以专业之名起誓
“您守护的山河,现在由我们守护”
▶ 不再让任何一段牺牲湮没于荒草
▶ 不再让任何一颗赤心沉睡在蒙尘的铭文 让先烈血火淬炼的信仰
在新时代的发动机里 “ 永恒燃烧”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展望未来,能动学子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华章。
初识濮塘烈士陵园
濮塘烈士陵园是位于中国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濮塘镇王公山上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始建于1976年,占地约100亩,最初为纪念渡江战役中牺牲的39位无名烈士而建。陵园经过多次扩建,现包含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墓区、红军墓区、刘一鸿纪念亭等设施,安葬烈士124名(截至2024年9月),是马鞍山市规模最大的烈士纪念场所。


鲜花低语,躬身为证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在晨光中庄重肃穆。全体成员轻托菊卉缓步上前,小组全体成员面向纪念碑三鞠躬。长达一分钟的静默里,只有山风拂过青松的沙沙声。“那一刻突然懂了,‘肃立’不仅是姿势,更是心灵的整队。

青苔拂去,真容重现
转入烈士墓区,成员们分成两组展开行动:
▶ 碑前守护组:
用清水浸湿毛巾,反复擦拭烈士墓碑。
细心地擦去碑上的尘埃与青苔,让烈士的名字和生平事迹清晰地呈现出来,他们眼神专注,动作轻柔,仿佛生怕惊扰了长眠于此的英灵。同学们以实际行动维护着烈士安息之地的整洁与庄严。在劳动过程中,成员们没有丝毫懈怠,大家都怀着对烈士的崇敬之情认真完成每一个动作。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烈士的敬意,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激励着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 环境清理组:拔除墓座周边杂草。经过近一小时的忙碌,原本被青苔和尘土掩盖的墓碑重新焕发出庄严肃穆的光泽。“这些墓碑承载着烈士们的奉献与牺牲,我们的擦拭,是对他们最诚挚的敬意。”期间感慨地说。在清理过程中,同学们也相互交流着对烈士事迹的了解,越发深刻地认识到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烈士墓的清洁维护,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后续,他们还计划将此次活动的经历和感悟带回学校,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向更多同学讲述烈士们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更多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


杂草下的历史课
活动结束后,陈子良和其他同学马上着手准备后续工作。他们用心挑选活动照片,仔细编写文字说明,制成内容丰富的展板,摆放在校园醒目之处。主题班会的筹备也
家踊跃发言,抒发对烈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想法。这些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受到烈士精神的熏陶,在校园内营造出传承红色基因的浓厚氛围,鼓舞着同学们以烈士为楷模,在学习与生活中奋勇向前,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
当六双年轻的手拂去墓碑积尘,当躬身拔起的杂草露出被掩埋的地雕,历史从未如此触手可及。指尖划过“1949”的刻痕,这场祭扫成为最生动的没有讲台的思政课,它告诉我们:爱国从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青草拔除后碑文重绽的光芒,是汗水滴入泥土时与英灵跨越时空的击掌。
松涛声里,能动学子以专业之名起誓
“您守护的山河,现在由我们守护”
▶ 不再让任何一段牺牲湮没于荒草
▶ 不再让任何一颗赤心沉睡在蒙尘的铭文 让先烈血火淬炼的信仰
在新时代的发动机里 “ 永恒燃烧”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展望未来,能动学子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华章。
- 上一条探寻采石矶中的李白文化2025-09-03 15:59:18
- 下一条返回列表2025-09-03 15: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