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部设置 > 电信工程学院 >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首页 > 院部设置 > 电信工程学院 > 最新动态

青春入乡土,推普传薪火——皖江工学院青春入乡土——“乡韵传承,星火相耀”推普实践团活动纪实

  2025-08-28 21:41:09    

  为积极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号召,传承红色基因与非遗文化,皖江工学院“青春入乡土——‘乡韵传承,星火相耀’推普实践团”于6月29日至7月4日,赴安徽省宣城广德市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以青春之力扎根乡土,在红色教育基地感悟初心,在非遗传承中触摸文化,在课堂内外播撒普通话种子,让“推普”与“传承”同频共振。

  1.踏访英烈故地,叩响红色记忆

  6月29日,实践团首站来到广德烈士陵园与广德市博物馆。在烈士陵园内,成员们瞻仰烈士纪念碑,聆听革命先辈为民族解放浴血奋战的故事,在庄严肃穆中体悟“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厚重;走进博物馆,从馆藏文物与历史文献中,系统了解广德地区的革命历程与地域文化,为后续红色文化宣传积累素材。

  2.月克冲共挂牌,搭建实践桥梁

  6月30日,团队前往月克冲举行实践基地挂牌仪式。此举旨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后续持续开展推普活动、红色文化调研搭建稳固平台。挂牌仪式上,实践团与当地负责人就“如何以普通话为载体传播乡土文化”展开交流,明确了“接地气、有温度”的实践方向。

  3.重走英雄之路,深化红色认同

  七一建党节当天,实践团走进英烈山,并前往皖南红军纪念馆。在纪念馆内,通过实物展览、场景复原等沉浸式体验,成员们重温红军在皖南地区的斗争历史,深刻理解“红色政权来之不易”。团队还现场组织普通话朗诵红色家书活动,用标准的普通话传递革命情怀,让红色故事“声”入人心。

  4.探秘王氏纸扇,触摸非遗匠心

  非遗传承是本次实践的重要主题之一。7月2日,团队来到王氏纸扇非遗工坊,近距离观摩传统制扇技艺。从选竹、剖篾到绘画、装裱,匠人们精湛的手艺与坚守的初心令人动容。成员们用普通话向匠人请教技艺细节,并录制“非遗小课堂”短视频,计划通过线上平台推广纸扇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传统技艺,更加尊重文化传统与工艺。

  5.走进四合小学,播撒文化种子

  7月3日,实践团将阵地直接转向课堂,在四合中心小学开展“红色文化+非遗传承+普通话推广”主题课堂,将实践活动推向高潮。志愿者们用生动的语言讲解红色故事,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孩子们描述纸扇图案,还设计了“汉字拼拼乐”以及“红色文化知识问答”等互动游戏。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参与,在欢乐中提升普通话能力,更埋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6.回望艺术长河,厚植文化自信

  7月4日,实践最后一站,团队来到皖南朝晖艺术博物馆。馆内收藏的书画、陶瓷等艺术品,展现了皖南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员们在参观中用普通话交流感悟,探讨“如何让传统艺术在当代‘说话’”,进一步明确了青年学子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与担当。

  此次广德之行,实践团以普通话为纽带,串联起红色教育、非遗传承、乡土调研与实践活动,既让成员在实践中成长,更让“推普”工作扎根实处、惠及民生。未来,实践团队将持续发力,让青春之声响彻乡土,让文化之薪代代相传。

  编辑:解兰兰

  审核:张捍东

青春入乡土,推普传薪火——皖江工学院青春入乡土——“乡韵传承,星火相耀”推普实践团活动纪实

  2025-08-28 21:41:09

  为积极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号召,传承红色基因与非遗文化,皖江工学院“青春入乡土——‘乡韵传承,星火相耀’推普实践团”于6月29日至7月4日,赴安徽省宣城广德市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以青春之力扎根乡土,在红色教育基地感悟初心,在非遗传承中触摸文化,在课堂内外播撒普通话种子,让“推普”与“传承”同频共振。

  1.踏访英烈故地,叩响红色记忆

  6月29日,实践团首站来到广德烈士陵园与广德市博物馆。在烈士陵园内,成员们瞻仰烈士纪念碑,聆听革命先辈为民族解放浴血奋战的故事,在庄严肃穆中体悟“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厚重;走进博物馆,从馆藏文物与历史文献中,系统了解广德地区的革命历程与地域文化,为后续红色文化宣传积累素材。

  2.月克冲共挂牌,搭建实践桥梁

  6月30日,团队前往月克冲举行实践基地挂牌仪式。此举旨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后续持续开展推普活动、红色文化调研搭建稳固平台。挂牌仪式上,实践团与当地负责人就“如何以普通话为载体传播乡土文化”展开交流,明确了“接地气、有温度”的实践方向。

  3.重走英雄之路,深化红色认同

  七一建党节当天,实践团走进英烈山,并前往皖南红军纪念馆。在纪念馆内,通过实物展览、场景复原等沉浸式体验,成员们重温红军在皖南地区的斗争历史,深刻理解“红色政权来之不易”。团队还现场组织普通话朗诵红色家书活动,用标准的普通话传递革命情怀,让红色故事“声”入人心。

  4.探秘王氏纸扇,触摸非遗匠心

  非遗传承是本次实践的重要主题之一。7月2日,团队来到王氏纸扇非遗工坊,近距离观摩传统制扇技艺。从选竹、剖篾到绘画、装裱,匠人们精湛的手艺与坚守的初心令人动容。成员们用普通话向匠人请教技艺细节,并录制“非遗小课堂”短视频,计划通过线上平台推广纸扇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传统技艺,更加尊重文化传统与工艺。

  5.走进四合小学,播撒文化种子

  7月3日,实践团将阵地直接转向课堂,在四合中心小学开展“红色文化+非遗传承+普通话推广”主题课堂,将实践活动推向高潮。志愿者们用生动的语言讲解红色故事,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孩子们描述纸扇图案,还设计了“汉字拼拼乐”以及“红色文化知识问答”等互动游戏。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参与,在欢乐中提升普通话能力,更埋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6.回望艺术长河,厚植文化自信

  7月4日,实践最后一站,团队来到皖南朝晖艺术博物馆。馆内收藏的书画、陶瓷等艺术品,展现了皖南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员们在参观中用普通话交流感悟,探讨“如何让传统艺术在当代‘说话’”,进一步明确了青年学子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与担当。

  此次广德之行,实践团以普通话为纽带,串联起红色教育、非遗传承、乡土调研与实践活动,既让成员在实践中成长,更让“推普”工作扎根实处、惠及民生。未来,实践团队将持续发力,让青春之声响彻乡土,让文化之薪代代相传。

  编辑:解兰兰

  审核:张捍东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QQ公众号